提到客家文化,不得不提客家围屋,它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风格独特,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堪称世界建筑一绝。 客家人经历了无数风霜雪雨、战火纷飞,今天,这些围屋依旧巍然挺立,依然发挥着聚拢客家人的作用,成为了离开此地的客家人魂牵梦绕的“故乡”的代名词。 客家围屋,又称围龙屋,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见到围屋的踪迹。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原因,中原人历经五次南下大迁移,先后定居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 因为离开故土,所以这些南迁的汉人一直自称为“客”,寓为客居他乡之意。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围龙屋便由此而来。 受客家人遵从儒家思想和风水理论的影响,客家围屋围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每逢过节的时候,围龙屋禾坪上便会有舞狮舞龙、竹马等表演,而禾坪前方的池塘则起到防火、防旱、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年节的时候,舞狮舞龙,舞那个竹马,稻谷啊就在这里晾晒。一个就是喜庆,第二呢就要参拜那个井神,灶王爷什么的。这个是池塘,下再大的雨,再旱的天都是保持这个水位的。一个就是防旱,用这里的水浇灌。第二个呢就是防火,这个是土木结构,最怕的就是火。还有一个就是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像夏天的时候,风经过这个水面实际上是一个空调的原理,冬天呢它坐西向东的方向,所以吹北风就不会经过这个水面了。‘’ 围龙屋象征着圆满,也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 “它围起来就是一个圆,意思是天圆地方,象征着家庭跟事业圆圆满满的意思。它也是一个八卦、太极的原理。 围龙屋的两侧各有一个斗门,“这个斗门,就是侧门,进出就由这里进出。这个门的意思就是进财,而另一边是守财。这边进来,那边拐过弯就出不去了。‘’ 当你穿过斗门走进围龙屋,会看到在中轴线上分布有上中下三堂,以天井相隔,并用木制屏风隔开。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上厅为祖公厅,是祭祀办喜、丧的地方,中厅为议事厅,下厅为门厅。厅堂两边有南北、书斋、厢房、客厅、居室、浴室等,可谓是一应俱全。 还有五行风水石,也是很讲究的,它象征着龙脉,也是围屋修建选址的开始。 五行风水石后面是一片用砖砌起来的地面,中间微微隆起。这个被称为“化胎”,象征着女人怀孕的腹部,寓意着子孙兴旺。 在这个围龙屋的两边还建有碓间、牛舍、猪栏间、马厩、杂物间、卫生间等,实现了人畜分居。 围屋里的童年充满了乐趣,小时候的各种游戏,捉迷藏、跳格子、钓鱼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 到了逢年过节,围屋就更是热闹了。不仅会在禾坪上舞龙舞狮,院落里还会挂满五颜六色的锦帐,上面绣有凤凰等等的图案,还有狮子,真的是非常讲究的。 以前是没有电灯的,但是我们有大油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一定要点的。” 围屋围不住客家人走向辽阔世界的心,却始终围住了他们对亲情的牵挂和对故土的眷恋。 岁月漫长,它围拢和呵护着一个族群的人心聚向,让子子孙孙得以繁衍生息。 如今,客家子孙们只要一有时间,都要回到围屋看望亲人,关心老辈。客家子孙无论走的多远,都会眷顾自己的根源。 故乡的雨,屋后的那片竹林呀,妈妈温暖的手掌,爷爷慈祥的笑脸,门前那条小路,老柱子上刻满成长的痕迹,门前的那颗桃树,也已满树春花,还有那口会冒热气的水井。 公鸡打鸣,风箱伴奏,牛羊成群,唱着山歌,扛着锄头,书声朗朗,寂静的雨巷,一切还是那么熟悉,那么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