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7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学者养尊处优 百姓期盼“平民专家”多起来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4 0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些专家学者衣食无忧甚至于生活富裕,哪能感知到通胀给普通百姓造成的压力和艰难,哪里又能体会到普通工薪阶层捉襟见肘的苦涩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6%,创下近23个月来新高,环比上涨0.6%。这是CPI连续第三个月在3%以上增长,此前8月和7月的CPI分别为3.5%和3.3%。就是在通胀压力初显的情况下,不少经济专家学者在不同场合竟然建议提高通胀警戒线,力称中国应该忍受更高的通货膨胀。
  有的专家说,只要通胀没有伤害到增长,就需要容忍。如果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边界是10%,可能通货膨胀最高也能容忍小于或等于10%。有的专家提出,政府对价格控制的目标不宜定得太低,可考虑上调至4%左右,以此为推动资源价格改革创造宽松环境。还有更著名的经济学家指出,从中国近期来看,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还把3%的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警戒线,会给经济带来很多问题。所以通货膨胀率应该提到4%到4.5%之间,4.5%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警戒线是可以的,是社会可以承受的。
  听到这些高高在上的声音,不知有多少普通工薪阶层要痛心了。考虑到这些名头很大的经济学家们的建议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真的叫人格外忧心忡忡,实在不知道这些专家打的什么主意?一些经济专家学者衣食无忧,甚至于生活富裕,哪能感知到通胀给小老百姓造成的压力和艰难,哪里又能体会到普通工薪阶层捉襟见肘的苦涩,触摸到工薪阶层的疼痛。当然,他们不必担心通胀,他们抗通胀风险能力强,把钱投在楼市,抑或购买黄金等资源,坐等丰厚收益,哪里会想到有人会为物价上涨而吃不起蔬菜?哪里会想到小商小贩为成本上涨几元钱而睡不好觉?
  通货膨胀具有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功能。对于收入水平不同的社会阶层,通胀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依靠固定收入的人群在整体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会变小,而这些固定收入者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工薪阶层、领取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其中也包括不少低收入者,他们是通胀中的敏感群体,抗风险能力最差,压力感知最深,利益受损最多。相比之下,高收入者中不少人由于收入来源较多、资产分布较广,投资能力较强,相应的抗通胀能力要强得多。再加上目前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明显,如果如多位经济专家、学者所建议的那样提高通胀警戒线,很容易形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令通胀成为扩大贫富差距的“助推器”。
  所谓“社会可以承受”,言下之意,就是说老百姓是可以承受的物价涨幅,即物价上涨并不影响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这些经济专家、学者靠什么得出这个“社会可承受”的结论?如果依据的仅仅是漂亮的数据和理论,依据的是社会平均财富和收入,如果没有深入地研读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账本,听听他们的感受,这样的“社会可承受”恐怕是信口开河。
  高增长、低通胀是所有国家追求的目标。更何况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百姓对高物价的承受力更低,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完善,救济制度较为齐全,通胀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但不会危及生存,而在中国,物价稍有上涨,大多数市民的生活就要受到影响,更可能危及那些低收入者的生存问题。更别忘了,在中国,中低收入阶层占绝大多数。
  大概两三个月前,世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一针见血地指出,“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联系实际来理解这一观点,可谓振聋发聩。普通工薪阶层省吃俭用将钱存在了银行,目的就是通过以小积多应对房价、医疗、教育的巨大开支。结果却是越把钱存入银行,越难应付这些开支。富人们却在通胀的预期下,轻易地通过贷款享受着财产性收入的盛宴。
  林毅夫的观点更是一种警示。期盼我们的经济专家们多一点穷人意识、穷人观念,多考虑民生艰辛,而不是动辄靠那些与百姓感觉相差很远的数据和理论去谈什么提高通胀警戒线,置百姓的现实感受和呼声于不顾。更期待“平民专家”多起来。 (成 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8 14:48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