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8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年极寒”疑点重重 专家无单位无人知晓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1 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气象组织辟谣说 欧洲千年极寒说是“臆测”
  世界气象组织19日说,有关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严寒的说法是“臆测”,并无科学依据。
  世界气象组织当天在给新华社记者的一份正式回复中说:“最近有报道称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的寒冬,这种说法是一种臆测,没有权威的和确切的科学依据。”  欧洲将遭遇千年一遇严寒的新闻已在媒体上热闹了一阵,如今却暴露出不少破绽。
  (据新华社)
  据新华社电 欧洲将遭遇千年一遇严寒的新闻已在媒体上热闹了一阵,甚至引得不少权威专家出来驳斥。这一消息的背后,呈现出诸多怪异特点。
  疑点1:专家
  无人知晓无单位
  媒体纷纷报道的版本是这样的:波兰学者预测说,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和变冷,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然而翻看国内媒体,没有一家说出是波兰哪个机构的学者所说,哪个媒体先报道的,也都含糊不清。在国外,对这一消息报道得最多的是俄罗斯媒体,多数也给不出答案。仅有个别媒体指出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科瓦列夫斯基的波兰人说的,也有媒体不知道专家名字,却说其供职于波兰国家气象与水文研究所。然而在所谓波兰专家的家乡,媒体几乎没有报道过此类消息。
  这名波兰学者到底是谁?连波兰国家气象与水文研究所新闻办公室负责人卡塔瑞娜·别聂科也称不知道。她说,该机构专家没有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在波兰国内也没有哪位有名有姓的科学家出来对此予以承认。
  俄罗斯水利气象中心主任罗曼·维尔凡德认为,与90年代初以来普遍的暖冬天气相比,今年冬天无疑要寒冷得多,到时候将出现“俄罗斯寒冬”。尽管如此,与去年冬天相比,今年冬天仍然要暖和一些。
  疑点2:消息
  多数欧洲媒体无报道
  既然是欧洲要遭遇千年一遇的寒冬,这样重大的预测应该先上欧洲学术期刊,或者是欧洲主要媒体,才能让欧洲乃至全球的人都知道。更何况,欧洲人应该更关心这一预测才对。
  奇怪的是,包括波兰、英国、法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主要媒体也都没有报道,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一消息,连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听到记者询问此事时,也表示不知情,并希望求证这一消息的出处。
  然而这则消息能够不走寻常路,它说的是欧洲的事,却能在欧洲以外的部分国家掀起轩然大波,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疑点3:观点
  耸人听闻不科学
  被问及有关“千年极寒”说时,世界气象组织对新华社说,“这种说法是一种臆测,没有权威的和确切的科学依据。目前,所有长期预报都没有显示欧洲的这个冬天将格外寒冷。”
  人类有详细气象记录的历史不过150年,而“千年极寒”一说竟然能预测到欧洲今冬会遭遇千年一遇的寒冷。美国有线及卫星电视“气象频道”高级气象学家厄斯特罗认为,“那项无从证实的预测似乎太过猜测性,事实上,人类至今仍无法获得千年前的准确气象记录,又怎能说今冬是千年最冷的冬天呢?”
  关于墨西哥湾流变冷将是引发千年严寒的“罪魁祸首”一说,俄气象学家伊兹拉埃尔说:“墨西哥湾流变冷的观点并没得到证实。只有整个格陵兰岛融化了,才会出现湾流变冷的现象,而目前情况远非如此。”
  国际观察
  从“千年极寒”看科学精神的丧失
  前一段时间,波兰某科学家对欧洲今年冬天的气候做出了预测,欧洲今年会出现“千年极寒”的说法频频见诸报端。
  这些消息传到国内就演绎成了极强的商机,“‘千年极寒’推高冬装价格,棉花价格走高,国内的钢铁、煤炭企业都纷纷调整策略……”紧接着就是国内外专家纷纷出来辟谣,纠正“千年极寒”造成的负面影响。
  源自波兰某科学家的论述,通过国内外媒体的演绎,在短短几天内就从欧洲气候变成了全球性的气候,并推动了今年冬装热销商机的形成。如此推理,以往的气候报告中是否存在商界的推动,让人不寒而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年全球热议的“气候变暖”,一系列减排方案显示其已迫在眉睫。同样是气候方面的研究,一个是“极寒”、一个是“变暖”,让公众莫衷一是。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的“气候门”事件。有黑客窃取了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的电子邮件和数据,曝光了一些气候权威在利益驱动下篡改数据的行为,甚至还压制了持相反观点的研究报告。
  气候问题研究报告“被”篡改、“被”恶化、“被”放大,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成了政治家甚至是商业的“工具”。
  至于公众,则完全迷失了方向,根本不知道真相到底在哪里,还有哪些研究报告可以相信。
  研究报告成了替罪羊,科学成了被玩弄的对象;如果科学精神丧失,将会是一个悲剧。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困境中的苏轼,无欲则刚,解决了几百年来悬而未决的“石钟山谜案”。
  今日一些漏洞百出的科学论断,如何才能纠正;独立的科学精神,如何才能重新确立,恐非一日所能解决。 (邢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8 08:41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