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宝山寨
文/象牙山人
宝山寨位于兴宁市径南镇的宝山村,地处石径公路的中点地段,海拨约550米,是兴宁市四大名山之一。
说宝山寨是“宝”之山寨、“红色”山寨是名符其实的,它自古以来就有“铁顶银腰金垫底”之美称。宝山寨与其它山寨一样,为人们演译着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与传说。
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的“五七”学校就设在离宝山寨约有十几公里山路的山窝里,每天去学校,须爬过一座山顶,当我每每到得此山顶时,都要在此憩息一会儿,眺望几眼宝山寨那堵呈“人”字的白墙,好像每次都要从它模糊的身影中察觉出岁月的苍桑与历史的悠长。虽自己从小就听老人讲过宝山寨的许多传奇,心中向往宝山寨的巍峨与神奇,但始终没有在年少时目睹它从前饱经沧桑的模样……
改革开放以后,在文革时期被摧毁得只剩残垣断壁的宝山寨重新恢复了生机。在四面八方爱心人士的热心支持下,位于宝山寨上的“宝灵寺”及一些景点又慢慢的兴建了起来,使得沉睡着的“红色”宝山寨又逐渐以斩新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眼前。
是日“重阳”节上午,秋高气爽,蓝天白日之下,圆圆的太阳挂在海水般的碧空中。我骑车到得宝山寨山麓,向自己仰慕已久的宝山寨攀登。一路上山道崎岖,路旁树木在秋阳的照耀下,闪着金黄。眺望宝山寨,见其山势险峻,主峰高耸入云。整座山形如一只威武雄壮的狮子,西边半山腰的巨石就像张开大口的狮头,东边的主峰恰恰好像是高高竖起的狮尾,狮体身腰及四肢一应俱全,栩栩如生。
过了几道陡坡,拐了几个急弯,见得山腰一块宽阔地,此处停有不少车辆,再往前几百米,便是宝山寨的寨门。寨门足有六米多高,绿瓦红檐,银漆门端,门楹上镌刻着“宝山高耸证善宇,山寺隐林传知音”的楹联,寨门右侧立有二座约三米多高的如来佛铜像。“金粉佛像泰若然,门楼屹立展雄彩”;“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这些充满哲理的楹联,证实了宝山寨是人们传播温暖,驱恶扬善的心灵寄托之地。
进得山寨正门,是逐级而上的阶梯,危险处均用钢管设有护栏。此刻,豋山的阶梯上人头攒动,人们穿着各式服装,不约而同来到此地,个个都急于豋上山寨的寺庙及顶峰。
到得宝山寨“宝灵寺”寺庙门前,只见一块二百多平方米的坪地,虽是随地而筑,不具规则,但不失古朴天然。眼前古松迎风展,身旁顽桃秋若妍。碧竹张开介字叶,游客齐眉望天涯。秋风飕飕翻绿浪,雾霭蒙蒙锁千山。瞭望四周,群山低伏,一如江海,逐浪朝前。远处,田野间即将成熟的稻谷,如一块块金黄的地毯在田野间铺垫开来,一幢幢白皑皑的民房点缀在村道之间。山麓下面的公路绵延向远,好一幅让人心旷神怡的乡村画卷!
进得“宝灵寺”,只见里面香烟缭绕,和悦的诵经声慰籍人们的心灵。一群群信奉者,在龛前举香,佛前跪拜,诚心的祈祷佛祖保佑。寺庙正厅二侧,立有十八罗汉铜像,姿态、神情不一,自呈风格,各显神威。正中立有三个约1.5米高的观音圣像,显得端庄而慈祥,肃穆而又善良。偶有阵阵秋风吹进庙宇,檐角上铃声四起,如一曲曲古筝之音贯满耳膜,似有身入桃源圣地,沉迷于与世隔绝的仙境之中。
走出寺庙,再沿百级台阶攀登,爬上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山顶上立有一座九米多高的观音铜像,形态逼真,和蔼可亲。旁边设有“走水公王”的神坛,组成了宝山寨特有的景观。站立山顶,秋风拂面,极目瞰望天尽处,巍巍青山尽收眼底。远处的神光山、熙和湾、鸡鸣山等景点似在风中摇曳,又似在向宝山寨频频点头……
传说宝山寨又名“丞相峰”。在南宋末年,被元兵追赶的丞相文天祥率部一路南下,准备进驻潮州潮阳县,至径心时,见宝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驻扎在宝山寨休整。文天祥牺牲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把宝山寨称为“丞相峰”。
在距宝灵寺不远的地方,有一石洞,洞口在地势险要的半山腰,还有一块巨石遮掩。在大革命时期(1928至1949),时任中国工农红军12团的团长刘光夏等率部以宝山寨为据点,充分利用“山洞”这一有利地形,与敌人周旋,展开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并在宝山村的邹公庙(小地名)成立永径区工农赤卫队。明末清初,兴宁石马进士何南凤弃官归隐山林,成了一代名僧,创立了佛教的奇葩——“香花派”。他曾多次在重阳节游览宝山寨,借宿宝灵古寺,并提有《九月宿丞相峰》之诗:“丞相峰高不可攀,秋风催我入云间;白云远水天边尽,翠列群山月下环。九日好怀开胜地,十年痴梦醒禅关;每从静里观人世,逐逐红尘哪肯还。”
巍巍宝山寨,蕴含着大多的美丽传说。宝山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必将为人们呈现愈来愈迷人的风景。红色宝山寨这张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名片,将会吸引更多慕名前来的游客们为她梳装打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