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4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启源公落脚处的“程乡三阳寨”何处寻

[复制链接]

1147

主题

3256

帖子

41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2 1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启源公落脚处的“程乡三阳寨”何处寻
              
                            张长兴
    说起兴宁入兴始祖启源公的来历,许多族谱都写其落基程乡三阳寨,也有个别族谱说是程乡三阳宝石寨的;而上杭太拔乡所存的古本族谱则只写启源公迁程乡宝石寨。兴宁自古张氏读书人多,写到启源公的裔孙有不少,但是,就是不见谁去认真考证宋元间的程乡三阳寨到底在何处。
    让我们先看梅州市的来历。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
    我认真研究张氏是在1990年。我认为,严格来说,启源公明明是梅县开基;即使他没有在那里留下后裔,我们也应该把启源公的落脚地搞清楚啊!我联系梅县的著名作家、客家研究专家黄火兴老朋友。他回复说,经反复研究,没有找到此古地名在何处。我再问在梅城的胞妹张红梅,她说,在梅县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的了,可以在梅城附件黄塘医院一带找找。但因当时本职工作忙,未能多加考虑。尽管如此,我还是耿耿此事。
    想不到最近我拜读了刊于《清河风范耀千秋》中的梅江区张礼盛宗亲有关其老家三乡寨村研究的大作,颇有启发!我们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
    三乡寨位于梅县城北(今属梅江区)10里所在。“乡”与“阳”谐音,是否长期以来口传之误也?
    我们先看礼盛宗亲文谈三乡寨名之来历:“三乡寨在县城北十里处,是县城的屏障,主峰高300余米,跨东厢乡、西厢乡,北靠梅屏乡。”另外说法是:“因三乡寨离城最近,当年交通不便,在明清时战乱较多,遇战乱时附件居民为僻战火,多集中于山顶最高峰的大坪处安营扎寨,是东厢乡、西厢乡、梅屏乡三乡人民躲避战火的山寨,故名。”他还在文章提到山顶有大坪,有水塘,曾经有村民定居。
    根据如上所述,可这样推论:1、三乡寨在最高点,光照最足。万物生长靠太阳,阳乃人们最大的吉祥物,人称三阳寨,三个地方人们共享此最高点,理所当然。2、每到战乱,三乡老百姓都能在此沐浴救命阳光,也说得过去啊!3、宋元间梅州地广人稀,瘴疠横行。一介书生启源公来此开基,希望学而优则仕,当然要选择离城近的政治文化中心,苦读备考;而且这里是安全可靠地方,——就好像兴宁市的谢祖婆在县城附近开基,石祖婆在离城6公里,地处官道所在的黄冈堡开基。而此地刚好符合。4、东厢乡、西厢乡、梅屏乡有可能是启源公以后才正式分出来的乡一级的行政单位,有可能为准确表达3个行政单位,把“阳”改为“乡”。5、上杭太拔乡所存的古本族谱则只写启源公迁程乡宝石寨 ,我们亦可知宝石寨的名字在前,以后才有三阳寨、三乡寨的称谓;既然如此,因具体需要把其中的“阳”、“乡”加以改动亦是顺理成章之事。  6、即是上面说的“乡”与“阳”谐音,可能是长期以来人们口传之误也。但本刊首席顾问雍平大师则曰:“余以为‘乡’与‘阳’乃音转之故,古人多有此习。”我亦赞同其说,认为是二字的音转更有道理。
    现在梅江区的城北三乡寨是张氏集聚地。虽然没有启源公的裔孙,但我们通过考察此地开基祖的年代,也是很有意思的。礼盛宗亲文章写到,三乡寨是先祖八秀公及荣山公在元朝末年开始辗转于福建宁化石壁、梅县桃源,最终定居地。其祖上政斋公是化孙公14世孙,如果照兴宁的算法,其三乡寨梅县的开基祖就是5世。据族谱载明他是明朝洪武6年(1373年),至今有640年历史。那我们可以推算,再上推4世,减去100年左右,1世始祖就是1273年左右的人啊!而兴宁张氏启源公裔孙万历年间修的族谱在注明祖宗是元始祖末由其夫人在此开基的。这和我们兴宁的开基祖启源公不就是同时代人吗?这不更是以铁的事实证明启源公是元初人,而不是人们长期误传的明朝中期的1450年的人物吗?!这是我研读礼盛宗亲文章的又一重大收获!
通过上面论述,我们大体弄明白了:现在的梅江区城北街道三乡寨,700多年前,就是张氏先祖的聚居地,就出了人才。启源公年纪轻轻就离开福建“文化之乡”的上杭县太拔乡。这个来自异乡的才俊很快考中贡生,在今天的龙川佗城为判巡司马——其官职大概相当于今天地级市的政法委书记吧。按兴宁湖背楼下明朝万历年间修的族谱记载,启源公的妻子谢氏来自宁化,可见此时谢祖婆亦在程乡三阳寨。古谱均记载启源公的四位夫人石、谢、徐、黄,自古公认石祖婆为大;既然如此,石祖婆也应该同在程乡三阳寨。当时的启源公可能还没有儿子,或者儿女还小,上任时便举家往龙川佗城,没有儿子留在程乡三阳寨:就好像兴宁北宋时的罗孟郊探花,上京赴任举家迁出,没有在兴宁留下裔孙。
我最后的结论是,元初的启源公就是在今天的梅江区城北的三乡寨开基。他没有在此留下裔孙,但在兴宁市留下30万左右的裔孙——天文数字啊!当然这是后话了。  (2015年10月 )

0

主题

35

帖子

61

积分

见习会员

Rank: 2Rank: 2

2
发表于 2016/3/8 15:06 | 只看该作者
考察得好仔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6 03:24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