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宣帝时期,丞相丙吉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经常外出考察民情。在一次巡视中,遇到一群人在打架,他连头都不抬,匆匆走过,但是当看到一头牛在吐舌头喘粗气的拉车时,他却急忙叫人停车,亲自下去询问。为此,随从感到不解,问他为何“只重畜不重人”?他解释道:“有人打架看似是大事、要事,但这事会有巡城的专人去处理,而牲畜异常,说明节气反常,直接会影响到今年的收成和百姓的温饱,所以要问牛的事。” 其实,对于“聚众打架”和“牛吃力拉车”这两件事,身居相位的丙吉都可以管,也都应该去管,而且处理“聚众打架”事件更能在短时间内突显宰相的能力和政绩,但是他断然选择“问牛不问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这足以见宰相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事物未来变化的预测能力,能够透过事物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更彰显了一个从政者在为政取舍面前的睿智、气质和格局。 古语云,“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谋势,就是指要善于统筹、规划和驾驭全局,心中始终装着“一盘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学会“弹钢琴”,把主要精力放在统筹发展全局上,高瞻远瞩、抓大放小,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形势中分析出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集中力量加以解决,而不是在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前,找不到工作的重心,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或是“摁下葫芦起来瓢”,顾此失彼,结果不重要的事情没办好,重要的事情还没办。这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贻误发展时机,一步错,步步错;一步慢,步步慢。 “在其位,谋其政。”身居官位,就要有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大格局,就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就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民消得人憔悴”的担当精神。担当反映格局,格局决定担当。领导干部心存多大格局,就能担当多大责任。占着位子,就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顶上去;拿着俸禄,就要敢扪心自问“所造何功”。坚决不能把“官帽子”当作炫耀的资本,坚决不能用“公权力”谋求个人私利,更不能为了“被提拔、被重用”,大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置百姓的所需所盼于不顾。这是公仆意识严重缺乏、政绩观严重扭曲的集中表现,对这样的干部必须让其“丢位子”“腾地方”。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领导干部必须学习丙吉“问牛不问人”的大气魄、大格局,铭记“责任要举过头顶、百姓要装在心中、名利要踩在脚下、本色要进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