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是难以逃离的大城市,一边是“苦命”的中小城市,中国城市化道路上面临的种种难题正考验着中国人的智慧。
“房子、车子、孩子都是我头疼的问题。”在北京一家大型科技公司打拼了4年之后,孔洋当初的豪情壮志,如今已被买房的压力、紧张的工作、每天两个多小时的上下班路程磨灭了不少。
现在,孔洋常常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看着许多同学在老家有车、有房、有地位,有时候真想离开北京回老家找个小城市工作生活。”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凤凰网一项关于“逃离大城市”的调查显示,支持向中小城市转移的网民已占94.3%,他们认为,中小城市幸福感更高,认为大城市发展前景更好的只有3.1%。
然而真正向中小城市转移的人有多少呢?记者细数了自己“北上广”的十几位同学,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人离开,问了身边的朋友,同样是寥寥无几—— “舍不得北京的户口”“孩子都已经上学了”“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好工作”“回去重新开始太难”“回家面子上也过不去啊”等等回答,是各有各的难处。最后的总结是“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去”。
近年来,不仅仅是“北上广”,中国许多大中城市也染上了类似的大城市病。“堵车的发展速度绝不亚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一个月比一个月严重。”济南市民李东说,“房价也涨得厉害,大城市病传染得很快。”
对于不断恶化的大城市病,一些药方相继开出。如针对房价,中国相继出台了严厉的调控政策,打击炒房,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针对城市拥堵,部分城市采用根据车牌尾号轮流限制出行的办法。
“遏制房价、大力建设保障房、部分城市开始修建地铁等办法,都可有效增加大城市的容量,缓解大城市的病情,并且对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好处。”长期研究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兰州大学经济学博士童长凤说,但从长远来看,大城市的容量毕竟有其限度,如何使大小城市协调发展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大城市像黑洞一样无尽吞纳人才、资源的同时,许多中小城市却面临着引企业、招人才乏力的困局。
“为招到一个好项目,经常是市里一把手亲自上阵,我们要把对方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他们想得到的优惠政策,面临的困难,甚至一些他们没想到的我们都帮他想到了。”山东省西南部某市发改委官员告诉记者,相比大城市我们的优势只有尽心尽力的服务和热忱。
两年前进驻济南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总裁李先生说,在大城市好处很多,首先是人才好招,其次是政策好争取。
在山东济宁的一家台湾企业总经理萧先生说,中小城市没有好的外国语学校,也没有台商子女学校,自己的孩子在上海、苏州等大城市接受教育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许多企业主表示,中小城市要吸引到人才,要付出比大城市多得多的成本。记者调查发现,企业不愿意落户在中小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慢,人才更不愿意来,中小城市的发展急需打破这种怪圈。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对人才的合理流动表示期待。她说,人才更多地向中小城市流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如果能促使更多的白领返乡,不仅对白领的生活水平提升有利,对中小城市的发展也是有力推动。
一些专家还建议,加快城市间快速交通的建设,利用快速的交通网络分散大城市的压力,同时也可以使中小城市分享到大城市的基础设施,从而带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和谐发展。(记者袁军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