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74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和横塘张屋的特殊祖厅

[复制链接]

1145

主题

3252

帖子

40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1 15: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永和横塘张屋的特殊祖厅
刘乐群

兴宁市永和镇石陂村横塘张屋,是二堂七横三围半的围龙屋。然而,该屋的祖厅比较特殊,与众不同,不是设在围屋的上厅,而是设在左侧横杠屋的一个厅内,这里面有一定的缘由。
话说200多年前,张氏十六世祖寿梅公,由永和镇大成村下张屋搬来此地落居。初时,先辈只建有两杠合面杠的房屋,屋内只有2个天井14个房间。搬屋迁居那一天,出现了一件怪事。 当搬屋的队伍快要到落居屋时,突然旁边不远处响起一阵凄厉的铜锣声,“噹噹噹”,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可是那天并没有人去逝呀,这是怎么回事?一打听,原来这铜锣是附近别的姓氏人家敲的,看到他们搬屋迁居,心里很不自在,故意用此发泄。
听到这凄楚的铜锣声,挑着箩担的祖婆罗氏马上停住了脚步,一时间全家人不知所措,怕这时搬屋会带来不好的预兆。这时,在附近月形罗屋居住的罗氏祖婆的母亲,看到这情况,心里很气愤,灵机一动,忙赶到搬家队伍的前面,突然大声地喊道:“县官出行,鸣锣开道,进!”并催促罗氏祖婆进屋,于是搬家队伍搬进了这两杠横屋住了下来,并在这横屋的左边一个厅子设立了祖厅,又叫“落居厅”。
随着岁月的推移,不觉之间又过去了 10多年,这时,寿梅公的4个儿子都已长大,开始成家立业,可是原来建造的二杠横屋不够居住,于是便谋划新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围龙屋。然而自己没有地方,老屋旁边的地方是坜陂宝墩岭黄屋人的,于是先祖便跟黄屋人商量,买下那片土地,开始兴建围龙屋。当时,横塘张屋的祖先生活比较困难,除了耕种一些田地外,便靠打洋锡、织藤椅挣些钱养家糊口,可要建这么大的围龙屋确实不容易。于是,他们便自力更生,勤俭节省,自己挑来田泥用脚踏牛踩,打了泥砖做墙基,因此该屋的墙基全部都是由泥砖砌成,而不是沙、石灰、泥三合土夯成的。经过一段时间,终于把规模较大的围龙屋建成。围龙屋建成后,虽然建了上厅下厅,但屋人仍把祖厅设在左侧横杠屋的厅子里,每次拜祭祖宗时,都是先到那里祭拜,长期以来便形成了特殊设置的祖厅。
围龙屋建成后,先祖发扬客家人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重视教育。在老屋侧兴建学堂。为了把学堂建得牢固,省吃俭用,挤出钱财,全部用石灰、泥、沙三合土夯墙,并划出一部分公田,把生产出来的稻谷作为公饷,扶持困难家庭的学子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同时,后裔牢记祖训,奋力拼搏,认真钻研打洋锡、织藤椅的技艺,一代传一代,使该屋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会打洋锡的技艺,终日出外经营。后来还到泰国经营,该屋在泰国从事打洋锡和经营生意的就有30多人,事业不断发展。
良好的风气,培育出许多人才,他们爱国爱家,为国效劳。该屋的张火胜,中学毕业后在小学教书,日军侵略中国时,他看到国难当头,半壁江山遭日寇蹂躏,便毅然报名参军在第十七期黄埔军校受训,后来参加远征军在中缅边境与日本侵略者作战,获得了抗战勋章。
新中国建立后,该屋后裔牢记祖训,勤奋好学,在20世纪60年代培养出好些大学生,其中有个家庭出了2个大学生。为了更好地激励本屋学子刻苦读书,于2007年成立公益基金会,由在外乡贤捐资,每年达3万多元,用于奖励考上大学的学子和扶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兴办公益事业,修整围龙屋,被传为佳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4/25 09:10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