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传统功夫 李家教,是广东省梅州地区汉族传统功夫之一,是兴宁市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传统功夫,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流传于广东梅州市及潮汕一带,并辐射至香港、台湾、澳门及东南亚等地,分布较为广泛。李家教拳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完整系统的运动套路,屹立于武术之林。 李家教于清乾隆年间开始形成,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为五华县水寨镇李铁牛所创。清乾隆年间,李铁牛跟随经商的父亲到福建一带,后在莆田少林寺苦习多年学的拳技,潜心钻研,自成一派,称李家教。著名的历史学家、客家研究开拓者罗香林教授于1933年编著《客家研究导论》中记述:“客人武术,派别极多,各称为教,如吴家教、刁家教、朱家教、李家教……等等便是。”五华和兴宁的功夫爱好者创立的“三教”(即李家教、钟家教、朱家教)中,“以李家教为最精绝,其著名拳术,有催步接手等谱,催步七十二段(客人称一段曰一下手),接手七十二段。此外如吊马插箭等法,亦极有名”。“李氏门徒最盛,著名的如五华徐啊妹,兴宁黎绕四,罗被婆等”。 兴宁黎绕四传其族人黎镇宾,于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国术比赛大会上,初试列甲,次试与山东太极派(内功)武举人马金荣对击,结果未分胜负,其技术已为国人所叹服,从而奠定了李家教的武术地位。 李家教流传开后,门徒遍及广东五华、兴宁、梅州地区和潮州、汕头、普宁、揭西及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一带。兴宁亦代代相传,涌现出一批功夫名家,如黎绕四、罗被婆、黎镇宾等,以及一代代代表性传承人卢火秀(刁坊镇人),李金先、秦福林、秦玉灵、秦文忠、罗旺平(均为兴宁人),并在自己所在区域、村屋设馆招徒,秦文忠于1984年在兴宁宁新横新村秦屋开馆,担任忠义武馆馆长,招收了众多徒弟;罗旺平于1985年师从秦文忠,勤学苦练,深得李家教真传,于2013年1月1日在宁新大岭街开馆授徒,其徒弟叶挺于2015年分别在兴城明珠文化广场和黄陂镇设馆招徒,学徒达60多人,大部分是青少年,训练时间半年至一年,促进了李家教武功的推广。 李家教曾多次参加表演,1958年兴宁县举办运动会,曾设立功夫比赛项目,李家教参加比赛,是年冬,还参加汕头专区运动会的功夫比赛。兴宁功夫协会还多次组织李家教等传统武术项目到兴宁水口、罗岗、坭陂等镇以及城区的人民公园、明珠文化广场进行表演,推动武术活动开展。 李家教拳术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1985年广东省举行传统拳械录像赛,兴宁体委派出钟家教、朱家教、李家教拳师参加表演比赛,取得较好的成绩,经省有关部门认定,钟家教、朱家教、李家教接手拳荣获一等奖。李家教爱中国武术史上,亦有记载,中国武林网亦设有李家教网站,兴宁李家教视频在网上广泛流传,获得广大习武者的好评,成为客家传统功夫的一朵奇葩,成为客家文化的一块瑰宝。 传 承 谱 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84年开馆招徒,任忠义武馆馆长,1966年被列入《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上册) | | | | | | | | |
李家教拳有其独特的风格额完整系统的运动套路屹立于武术之林。它不图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立足于实用,是一种灵活多变、善攻能守、以攻带守、攻守均衡、进退有方的优秀汉族拳钟。它包括套路演练、套路对练、散手三个方面。 李家教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紧凑饱满,进攻技击性强。每个套路一般都遵循一定的起收式,就是学者常说的“接手头”、“驰步尾”。其中以手法命名的有“箭拳”、“双单力”、“鹅拳”等几个套路,动作简单朴实而实用,需久练而后知真谛,有“三年鹅拳”、“四年鹅掌”之说,可见其重要性。“催步”、“接手”是以两种拳术而命名的套路,动作较多,是此拳必修的套路。最好是以劲法而命名的“插挤”、“扯钻”、“三步箭”、三个套路。这三个套路是主修挤、吊、插及柔化之功,特别强调“中桥”之劲。“中节”者,中门也。插为沉为蓄,套路演练吞发劲,多用肘击腹肌以鼓荡丹田之气,需久练者方可得其奥妙。 李家教拳有要领歌诀:虎颈碑身龙形腰,沉肩落臂挂中桥。坐跨沉雄丁八马,阴阳吞吐自主张。空胸沉气固中桥,一吞一吐两相宜。欲得其中精妙法,苦磨苦练得天机。 一、 李家教拳的三十六字诀: 地有支(即马步要稳,步有吸力而下盘稳); 马有头(马头指膝盖,站立不丁不八马时,需露膝盖,要有马头,对方入马或踢打时可以膝盖顶); 桥有节(桥手应沉肩落臂,肘关节向下堕就叫落节,肘关节还需对中线夹紧); 眼有神(常练功则精神奕奕,精光四射); 力要圆(圆力是劲力的走向,力的发劲以曲线为主); 势要方(势方即身势中正即重心正,李家教拳要求身正如碑,正面对敌); 胸要空(胸不能存力,胸有力则用力脾在背,必须空胸方能打出肩背力); 腹要实(实腹只是用意而非用劲,所谓气沉丹田,不能绷紧肚皮发劲); 手随心,劲随意(李家教拳练至高深发劲随心所欲,出招得心应手); 肩随胯,身随马(李家教拳以石碑身正面应敌,马势转时则身随转动,胯转时肩也转动成正面应敌)。 二、 李家教拳的练习套路: (一) 单练:1、鹅掌,2、鹅拳,3、穿阳手(包括穿阳屯手),4、推手靠脚法,5、等接双擒法,6、穿阳虎(包括:①左穿阳,②右冲虎,③穿喉踢,④绊下虎,⑤穿阳手),7、穿扑手(包括:①左穿阳,②连三击,③穿阳手,④潜扑手,⑤穿阳手),8、软翻抽劈手。 (二) 对练:1、对鹅掌(上四步,下三步,以阴阳步为准);2、穿阳对鹅掌(上四掌,下三步,以阴阳步为准);3、穿阳对穿阳(手脚同势以进退为准);4、穿阳对冲拳(定位时或进退对亦可)。 (三) 套路:接手拳,鹅掌,鹅拳,推步,三步箭。 (四) 催步拳的程序有: 起势,立碑双插,穿阳中花,偷步穿插,挑顿归山,震步穿阳,勾托封门,直挫擒拨,内翻较手,抹砸双推陈出新,抽拉下斩,穿阳等接,砻步勾托,沉雄底造,挫手翻潘,钳步穿阳,勾漏横斩,上步擒砸,蝶掌双飞,横靠下砸,推顶双叉,转脚跟手,单刀直入,雄鸡之势,弹踢落斗,滚肘反鞭,吞步擒砸,蝶掌双飞,横靠下砸,推顶双叉,转脚跟手,连三进击,穿阳潜插,双排内割,单鞭滚肘,雄步穿阳,收抹劲送,收势。 (五) 接手拳的程序有: 起势,童子拜佛,沉削鬼手,退缩归山,仙人指路,震虎下山,连三进击,左阳偏架,翻潘软手,乌鸦散翼,车割过门,沉雄底造,阴阳挫手,毒龙摆尾,灵猴伏地,跟割底客,连三进击,左阳偏架,斩马过河,金龙戏水,下马穿阳,底箭标心,弓肘倒角,蓄顶跺阴,万字下劈,阴阳挫手,并步指枪,泻马重锤,飞燕抄水,雄狮转身,连三进击,穿阳分割,双龙出海,将星坠地,雄阳日月,饿虎迎客,正果成佛,收势。 要求:刚柔并济,灵活有力。 李家教拳的主要特征: 1、 虎颈、石碑身、龙形腰、丁八步。虎颈是要求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如猛虎状;石碑身则指整个身板中正如石碑一样,不偏不倚;龙形腰是指腰背挺而内含,提肛收腹。 2、 不丁不八,空胸,固中桥。李家教拳的主要马势为不丁不八,重心后移而成前三后七势,要求心静胸空,气守中桥,也即是劲蓄丹田。 3、 沉肩落臂,中桥。此拳最忌掀肩浮节,落臂即沉肘之意,桥手要求肘离怀的一拳位,指尖约平眉梢。 4、 三盘四变,吞吐连环,刚柔并济。三盘是指上、中、下三个防守位置,四变是指上、下、左、右、四个方面的变化。上变多指身法、手法,下变多为马法、步法,右移左发而变化莫测,故也有将此拳称作“三盘手”或“四变手”。吞为蓄主柔,吐为发主刚,一吞一吐,刚柔相济,克敌制胜。 手法有十下:穿、潜、勾、漏、补、屯、挫、拨、挑、擒 脚 法:跺、锁、弹、踢、砻心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