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资源乐善围位于兴宁新彼三新村,三新村根据习惯和自然条件,以种植水稻为主,早晚两造。冬种蚕豆、小麦,一年三造可收。旱地种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解放后兴修水利、平整耕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品种,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在水、土、种、肥、密、保、工、管上狠下工夫,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尤其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科学种田,实行塑盘育秧抛秧。取得水稻产量大幅度的增长,实现了亩产超千斤,其它农作物也取得不同程度的增长。 历史沿革乐善围是郭氏始祖屋,一九五三年民主建政时,由新群村、新星村、新元村各取一“新”字而称为三新人民政府。一九五五年改为三新高级社。一九五八年公社化时称三新大队,一九六一年三新大队分为新群、新庄、新星、新联四个大队。一九六三年十月新群、新庄合并为新庄大队(新星、新联合为新联大队)。一九六八年八月称新庄大队革命委员会。一九八四年四月称为三新乡人民政府。一九八七年四月称三新村民委员会。一九八九年九月为三新村管理区办事处。一九九九年四月至今称三新村村民委员会。
民俗文化乐善围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送灶王等节。春节是大节,年货丰富,多是腊味,包粽子、炒花生等。正月初一不能杀生,初二方可开怀痛饮。春节的娱乐活动,最重要的是舞狮上门拜年。元宵节时,客家人喜欢包粽子,再次大吃一顿。“二月灶”,煮糯米饭杀鸡拜灶王,求得一年丰收、顺利。三月清明是传统的扫墓节,煮甜糯饭,备酒菜,巡回祭扫祖墓,客家人又随便加一次菜,也算是一个节日。端午节,包粽子。六月六,备酒菜。中元节,是一年内的第二大节,杀鸡杀鸭宰鱼,女儿、女婿及诸亲戚都要返回看望老人,热闹一番。中秋节,备水果、月饼赏月。重阳节,出外登高。冬至,吃一种比水饺大,用糯米粉裹外,馅为鱼肉、猪肉、萝卜丁的水煮馍。送灶王那一天,即十二月二十三日(农历),也是一节日。除夕那天,客家人全家停止工作,集一年的各种收获,隆重地吃一顿团圆饭,在外工作的家人,都要赶回来团圆。
现代名人郭威龙(路可杰)兴宁市青少年篮球队队长。
郭伟健,心梦缘服饰董事长
潘伟,美伟服饰董事长,董事会会长
潘建伟,梦美妮服饰董事长
钟美英,新色服饰董事长
郭坚,名典毛衣管理部部长
经济发展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工具更新,农村原有乡道远远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路通财通,一九九四年下楼至鲤麻桥开辟了一条一公里长的泥沙公路连接兴叶公路,一九九八年至二OO五年,得上级的支持和在外乡贤募捐、村民自愿捐款,筹集资金对道路进行改造、扩大,路两边砌石,路面实行水泥硬底化,全村水泥硬底化约六公里,七个自然村十八个村民小组之间可全面通行汽车。随着形势的发展,交通工具也不断的更新,自行车基本淘汰,大部分农户购有一两部摩托车,个别家庭已经买上小汽车。宝马、路虎、本田等进口车,不再罕见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解放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发塘肚里,调整排灌系统,一九七七年对麻岭河、西山河进行了改造,对河床比地面高出三米多的麻岭河实行了230米两面砌石,新建水闸三个。二OO二年用上级支持和群众的捐款实行了山水田林路改造,由引仙沟至下楼砌石一千多米,由下楼至翻身楼两千多米,由下楼至长岭尾一千多米,由上楼至八角亭一千多米实行“三面光”工程。二OO三年冬,由岭尾至井下西山河改造,庄上村民捐款四千多元,政府拨款两万多元,共计用款三万多元。二OO四年,由乐善郭汉彬捐款一万八千元对麻岭河段清理扫障。二OO五年,“大禹杯”项目在三新村落实,由翻身楼至宋屋排灌沟一千五百米全线砌石,以上“三面光”工程的落实,提高了排灌能力,改善了农田耕作条件。。[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