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198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兴宁概况-《兴宁县志》

[复制链接]

76

主题

654

帖子

68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8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兴宁概况
    兴宁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韩江上游,东连梅县,南邻丰顺,西接五华、龙川,北
界平远、江西寻乌,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1985年全县设29个区(镇),347个乡,1619
个村民委员会和22个居民委员会。县城座落于县境中南部宁江河畔,城区面积3.3平方
公里,人口6万有余,是粤东北通往闽西、赣南、汕头、广州、韶关等地的公路交通枢
纽和粤东的一大商品集散地。
    兴宁建县于东晋成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境广跨今五华、兴宁全
境,以及龙川县东部和紫金县东北部。南朝齐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数次析兴宁置齐
昌县(府)。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分设长乐县(今五华)后,县境相对稳定。1958年
冬,平远并入兴宁,两年后复置平远县。
    兴宁县境四面环山,中为盆地,形似扁舟。宁江自北而南穿越盆地中央,南北两端
重峦叠嶂,东西两境山丘绵延,正如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所描绘的:“天作高山,宁昌是环。
划然中开,沃野夷原。”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全县主要矿
藏有26种,煤炭储量最丰,为全国重点产煤县。铁、石膏、萤石、石灰石和稀土等矿,
储量多,品位高,为省内各县少有。山地、丘陵、阶地、平原和水域,构成多姿多采的
地形地貌。全县315万亩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垦面积占73%,山间盆(谷)地星
罗棋布。宁江平原良田千顷,一望平川。本县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均气
温20.4℃。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长,四季宜耕、宜牧。优越的自然环境,为生物的
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兴宁地区在较古时代,有瑶、畲等少数民族,现在本县的人口绝大部分是操客家语
言的汉族。他们历经千百年的颠沛流离、辗转迁徙,先由中原迁到长江中、下游两岸,后
迁至闽赣中南部。宋末至明清时代,再由闽赣分批陆续迁来兴宁。据明、清两朝修的
《兴宁县志》记载:本县明崇祯八年(1635年)有烟户1.6万多;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有丁口262316;清末有2.45万多户,37万多人;1949年末有110477户,484574人。解
放后人口增长迅速,至1985年有191551户,94.4万人,分别比1949年增长57.7%和
94.81%。
    兴宁县旅居在外的华侨、华人9万多人,港、澳、台同胞13万多人。华侨、华人主
要分布在泰国、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侨居欧、美、澳等洲者亦有一定数量。港、澳
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祖籍大多数在坭陂、刁坊、径心、径南、下堡、水口、新圩、坜陂、宁
中、宁新、石马、罗岗等地。他们在外以经营商业或纺织、采矿、藤织、橡胶等行业为
多,从事文教、科技的专家、学者也不少,为当地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努力。他
们热爱祖国,关心桑梓,虽远离故土,却怀拳拳赤子之心,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1978
年以来,他们更为祖国的改革开放所鼓舞,捐资兴办文教、福利事业,投资办厂,为振
兴兴宁作出新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5/18 06:49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