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接受南方日报专访,畅谈后发跨越之路
彰显“山、水、人、文、和”优势推动绿色崛起
在当前广东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梅州作为山区市中人口最多、离珠三角最远、通高速公路最迟的欠发达地区,备受关注。省委书记胡春华今年在调研时,要求梅州要立足一个时期的艰苦奋斗、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不断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梅州将如何贯彻落实有关指示精神,加快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如何彰显生态和文化优势,探索推动绿色经济崛起、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路?
4月16日,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接受了南方日报社社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张东明带队的报道组的专访。朱泽君表示,梅州承认落后而不甘落后,将以“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为核心任务,建设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广东生态产业发展试验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地。
谈 加快发展
摸清优势劣势确定三个发展目标
南方日报:省委书记胡春华日前到梅州调研时要求梅州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不断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梅州将如何贯彻落实有关指示精神,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朱泽君:我认为首先要知己知彼,关键是充分认识到梅州发展的优势在哪里,困难和问题又在哪里;其次是因地制宜,科学实施“靶向疗法”。
梅州的优势我用五个字概括:山、水、人、文、和。具体来讲,就是山水秀美、生态优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化丰厚、资源丰富、和谐稳定、民风淳朴,梅州需要进一步弘扬、放大这些优势,善于把客家精神与先进理念有机融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梅州目前存在加快发展的五大制约因素,分别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建设用地和资金匮乏、高素质人才缺乏、观念相对滞后。
优势和劣势都找到了,接下来的关键就是要尊重规律,找准发展目标和方向。我们围绕着“全力加快绿色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梅州”的核心任务,确定了发展的三大目标,第一是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第二是创建广东生态产业发展试验区;第三是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地。针对这三大目标,我们做了一系列专门部署,突出抓经济、抓环境、抓民生、抓队伍,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兴工强农、文化引领、旅游带动、生态优先、民生为重、固本强基、富民强市。今年,梅州要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招商引资大会战、城乡环境整治大会战、资源整合大会战以及耕山致富大会战等五大会战,着力提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特色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等“五化”水平。按照“三年大提速、五年上台阶、十年大跨越”的目标,到2017年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不拖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后腿。
谈 交通建设
4年后高速公路里程翻一番
南方日报: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梅州将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朱泽君:目前我们正围绕“对外快速联通,对内全面畅通”的总体要求,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机场等“两高一场”为重点,下大力气改善交通基础设施,逐步优化区位发展环境。一是加快在建高速公路进度,力争2年内开通梅大高速及东延线、汕湛高速五华段、济广高速平兴段等4条高速公路,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今年新立项并动工建设畲华、梅漳2条高速公路。二是谋划大埔至潮州港、东南外环(大埔-丰顺-五华)、梅州城区到丰顺新区等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列入省的规划,三年内动工建设,力争到2017年高速公路里程从现在的250公里增加到572公里以上。三是推进高铁建设,全力跟进广梅汕铁路扩能改造(惠梅高铁),争取梅州至潮汕段(对接厦深高铁)工程先期动工。做好鹰梅、浦梅铁路及汕潮揭城际轻轨丰顺延长线前期工作。四是支持梅县机场培育航线,开通北京、上海、深圳等航线,力争加密广州、香港的航班。谋划启动机场搬迁的前期论证工作,力争5―8年时间完成搬迁工作,为城区扩容提质腾出空间。
谈 扩容提质
江南新城将建成世界客都展示区
南方日报:梅州城区目前只有4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对于一个500多万人口的山区市来说,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在加快城市扩容提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方面,梅州有何打算?
朱泽君:我们4月初刚刚召开了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全面推进江南新城建设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打造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突出抓好“三区三城”建设(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特色区雁洋核心区、丰顺新区和江南新城、梅县新城、兴宁新城),强力推进城区扩容提质。今年将大力实施“123”工程,即各县(市、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好一个县城,重点抓好两个特色镇,精心打造三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全市新型城镇化水平。
当前,梅州中心城区正按照“建设江南新城、优化江北古城、拓展梅县新城”的要求,打通连接江南江北和梅县新城的3座大桥以及广州大桥,促进三大功能区联动开发、融合发展、互补发展,加快梅州城区扩容提质。特别是江南新城建设,今年上半年将完成首期8.8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年底拉出宽约1000米的城市中轴线,明年初拉开新城主骨架,完成重要地段“七通一平”,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江南新城建成梅州新型城市化创新区、特色宜居城市示范区、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世界客都展示区。梅县新城将突出抓好山水城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梅县撤县改区工作,全面提升梅州城区承载能力。
谈 产业壮大
重点培育百亿元骨干企业
南方日报:梅州的欠发达,主要在于产业不够发达。迫在眉睫的是,梅州将如何壮大特色支柱产业?
朱泽君:梅州的产业确实比较落后,必须加快培育打造支柱产业,必须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工业。今年上半年,我们编制实施绿色现代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传统产业振兴计划,着力打造新材料、新电子、新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壮大烟草、电力、建材、矿业、陶瓷、酿酒等传统支柱产业。预计至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400亿元、总产值达1300亿元,培育产值100亿元骨干企业1―2家、50亿元企业2―3家、20亿元企业4―5家。
当前,我们借“双转移”的东风,集中力量办好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争取上半年与广州建立共建共享新机制,与广晟集团、广汽集团合作,加快建设稀土产业园和摩托车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同时把兴宁市水口镇、梅县畲江镇纳入园区管理,扩大园区规模,逐步把工业园区建成城市副中心。与此同时,我们将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以办好2013客家文化艺术节暨世界客商大会为契机,推动今年重点项目的招商工作,力促深圳大百汇、广州金发科技、广州毅昌公司等高科技企业落户进园,引进颐高电子商务、海吉星农产品、富港城市综合体和保利集团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谈 生态文明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南方日报:梅州是广东的重要生态屏障,而且享有“世界客都”美誉,今后梅州将如何彰显生态和文化两大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为全省做出示范?
朱泽君:为了保护梅州的青山绿水,我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决防止“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现在市区的工业项目都要集中到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同时在五华、兴宁、丰顺、平远等四个有条件的县各办一个工业园,总面积不超过1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梅州在1.58万平方公里的管辖范围内实施全面保护,在关键点上实施高效开发。
对于梅州的自然生态资源,我们坚持“五个善于”,即善于发现和发掘、善于保护和利用、善于策划和规划、善于包装和推介、善于行动和推动,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变生态资源为生态产品,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形成梅州特色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文物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也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目前正按照胡春华书记的要求,对市内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继续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传承和创新客家文化,夯实生态文化基础。
今后,梅州将继续发挥“山水人文和”的优势,打好“叶帅牌”、念活“山水经”,突出“绿色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养生文化、创意文化、宗教文化”等六大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婚庆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生物科技等幸福导向型产业,以文化和旅游为牵引,带动一二三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力创建广东生态产业发展试验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地,打造世界客家人的心灵回归区。
总策划:张东明 王垂林
执行:谭仕龙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袁丁 范琛 柯鸿海
摄影:高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