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52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藏家李云庄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4 1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浓缩人生精华 记录历史年轮

   ――访客籍著名收藏家李云庄  □文/卜瑜/熊光辉

  梅州,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也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世纪60年代初,大文豪郭沫若在访问梅州时,曾发出了“文物由来第一流”的感叹。此
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文物瑰宝无数。迎着初秋的气息,我们走访了被人称作“奇才”、“怪才”的兴宁市著名收藏家李云庄先生。
  李云庄先生堪称客家文物收藏之大家,一生醉心于收藏各类流落于民间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各种文物,书、画、字、陶瓷、铜器、印章、根雕、竹木楹联等无所不容。同时,他又是一个杂家,毛主席像章、文革精品瓷、中外钱币、邮票等也是他的珍藏。
  刚一进李家大门,一股浑厚古朴之风扑面而来。各种各样的古物整齐地摆放于客厅中,错落有致,显示出主人与众不同的修养。
  数幅明清山水画迎门而立,淡雅清幽,令长途驱车而来的我们烦躁顿消;一座大型木雕观音端坐墙角,慈眉善目,微笑着面对客人;一只清朝年间的根雕苍鹰盘旋在地下,展翅欲飞;一列条柜靠墙而立,数十只古今瓷器精品引人注目。在不足一百平方米的陋室中,除了简单的家具和家电外,基本都给各种文物摆满了。
  李云庄先生是一位典型的客家汉子,朴实热情又不失豪爽。他生身于中医世家,由于家庭渊源关系及家教熏陶,使他从小就懂得了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并且养成了好学不倦、刻苦钻研的习惯,为他后来的收藏生涯打下了良好的文化素
质基础。
  他与收藏结缘始于“文化大革命”。当年他“串连”到云南昆明时,用一枚
8分钱买的金黄色机制像章换来一枚玻璃像章。从此,他萌发了收藏毛主席像章的念头,每到一地,就和当地的居民交换所收藏的各类像章。此后十多年间,李云庄对收藏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仅收集了数万枚的毛主席像章,而且收藏了大量客家文物精品。
  李云庄认为,他收藏文物,最主要的目的是对散落民间的各种客家文物起保护作用,避免无数精品在岁月流逝中遭流离破坏。其次,还可以为社会提供一个时代的产物,以及可参考和研究的文物资料,对客家先民们的生产生活作出详实的记录,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为客家文化史起到补遗弥缺的作用。
  他首先向我们展示了最新收藏的珍品――“鹤顶红”书法条幅。据介绍,“鹤顶红”是清代皇帝御用的纸张,专门用来书写各类重要的圣旨、任命。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制纸技术秘不外传,这种造纸术到现在已经失传。目前,保存于世的“鹤顶红”珍品纸张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三千平方尺,而且是空白的无字纸张。
  李云庄收藏的“鹤顶红”书法条幅共有10幅,分别为2米乘50厘米大小,总计100平方尺。这些条幅是由咸丰年间“京华三枝笔”之一的蕉岭籍监察御使钟孟鸿撰文,同治十年翰林院翰林、番禺进士曹秉睿书写的拜寿文。这些条幅经百数年岁月风雨冲刷仍保存完好,纸质坚实,鲜红欲滴,没有一个虫眼。条幅上的字体方正平直、勾挑明显、笔画清楚、工整美观,打开日光灯,在灯光的照射下,字体跃然欲出,气势逼人。
  据说,周恩来总理于建国初就亲自下令保护“鹤顶红”空白纸张,认为“鹤顶红”纸是国宝,绝对不可随便动用。而像李云庄先生收藏的这一系列已经书写完整文字的“鹤顶红”书法条幅,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发现。西北大学古文系一位教授闻讯赶来欣赏后,连声赞叹这是难得一见的珍稀宝物。
  欣赏过程中,李云庄随手点燃了案上的一只明代铜透雕羊形香炉中的檀香。随即,袅袅轻香绕梁而散,令徘徊在古代文化精品中的我们醺然欲醉。
  香炉由铜雕成,形似一只卧地欲起的睡羊,其背中空,内置的檀香燃后透出微微红光。细细凝视,发现卧羊原本有些黯淡的眼睛在点燃檀香后竟然明亮了起来,炯炯生辉,实属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据了解,同类型的一件铜透雕羊香炉,在有关的拍卖会上成交价超过十万元人民币。
  李云庄还藏有一件被世人称为木中极品的原块紫檀木所雕成的笔筒。紫檀木主要生长于南洋和中国两广一带,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中国文人雅士历来珍爱紫檀木,从明代开始,紫檀倍受皇家青睐。皇家在国内檀树被大肆开采的同时,又派官员赴海外采集,因此世界紫檀艺术精品云集北京紫禁城中,较少在民间流传。
  李云庄的紫檀笔筒保存完好,筒身雕一童子拜观音,其质坚硬如铁,入手沉重,其色墨黑如漆,几不见纹理,华丽而内敛。最为难得的是,笔筒由一块紫檀整木雕挖而成,这在紫檀木制品中是非常少见的。
  近现代的文物,李先生也有所涉及。除了万余枚毛主席像章,他还收藏有几件文革精品瓷,为两个“万寿无疆”碗和两个“樽”(即酒器)。“樽”上分别绘有李白醉酒、牧马人,瓷色洋红,据称使用了历代瓷窑所不曾达到的1400度的高温进行烧制。四件瓷器线条流畅优雅,通体晶莹剔透,用手指轻轻敲击,其声如磬轻鸣,浑厚悠扬。
  李云庄在收集整理客家文物的同时,也精心保护所发现的各类历史遗迹。有一次,他来到兴宁石马镇新群村,发现一座跟孙中山故居非常相似的房子,经过与主人的交谈,发现屋主的祖父是孙中山的高级顾问何天炯。据了解,何天炯字晓柳,是协助孙中山建立同盟会的亲密战友。李云庄发现何天炯故居后,经当地媒体的多次报道,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终于在石马镇竖起了一座何天炯纪念碑。
  年近半百的李云庄坐在陋室之中,轻摇蒲扇,感慨地说,我对昨天的理解
:“太平要练武,世乱好读书”。我对今天和明天的理解:“积善之人,必有余庆”。这一番话耐人寻味,收藏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从中,李云庄先生不仅感悟人生,而且感悟历史,感悟到了哲理。(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6/5 02:07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