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蜂蜜新国标亦难检测假蜂蜜 蜂农支招辨别真假

[复制链接]

8776

主题

975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27 14: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蜂蜜是天然物质,经过化学工艺加工的,只能成为“蜂蜜制品”,而不是“蜂蜜”。但市场上售卖的含蔗糖“蜂蜜制品”,却大多以“蜂蜜”自居。
  据相关媒体报道,10月20日起,“升级”版蜂蜜“新国标”正式实施,除了增加污染物限量、农残限量等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规定外,还针对目前市面上有一些蜂蜜蔗糖含量过高而作出了“限甜”的规定。此后,故意添加工业生产物质,却仍标“蜂蜜”的,将视为假冒产品。 
  连日来,记者走访清远市区多家超市和蜂蜜专卖店发现,在售的蜂蜜产品大多未标明成分及含量,消费者很难从产品的外观辨别产品的真伪;市场上的蜂蜜产品以“蜂蜜”、“蜜”自称的不在少数。对于“应时而出”的新国标,部分业内人士和清远市民也有赞有弹。
  假蜂蜜充斥市场亟需监管
  据媒体报道,河南一食品公司经理在微博上爆料:全国年销售蜂蜜50万吨,其中有40万吨是经过后期加工而成的假蜂蜜。就此问题,中国广播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综合各方面的数据推算国内蜂蜜造假的数量应该在8至10万吨之间,占全年消费量的1/5。虽然估算的造假程度数字没有像微博所说的那么严重,但蜂蜜造假一说得到了肯定。
  据介绍,在养蜂技术专家及蜂蜜技术行业的业内人士看来,蜂蜜造假由来已久,手法多样,而且不断翻新。截至目前已知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个是在蜂蜜生产期间用白糖或者糖浆直接喂养蜜蜂;二是将糖浆掺在蜂蜜或者直接勾兑包装出售;三是在同为真蜂蜜的情况下把价格低的掺到价格高的当中以次充好。
  业内人士称,由于假蜂蜜的泛滥,真蜂蜜一直是受到冲击。不但销售不畅,价格也难以回归到蜂蜜价值,有时候甚至低到白糖的价格,严重挫伤了部分蜂农的养蜂积极性,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市场上“假蜜驱逐真蜜”的现象出现。然而,此前蜂蜜的生产标准并不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乏力。相关人士认为,要从两方面来解决目前蜂蜜业造假泛滥的局面,一是加大对蜂蜜造假制假的处罚力度,二是要通过对蜂蜜标准的修订和升级来规范引导蜂蜜企业生产优质成熟的蜂蜜。
  新“蜂蜜国标”20日起实施
  2011年4月20日,国家卫生部发布《GB 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10月20日起,这一标准正式实施,并代替2003年和2005年出台的蜂蜜国标。记者查阅新国标发现,与2003年的蜂蜜国标相比,它修改了范围,增加了蜂蜜的定义,将原料要求改为蜜源要求,并明确了主要的有毒蜜源植物品种名称,修改了感官要求和理化指标,增加了污染物限量和兽药、农药残留限量,以及嗜渗酵母计数要求等。
  新国标指出,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填物质。新国标适用于蜂蜜,而不是蜂蜜制品。由此可知,蜂蜜是天然物质,经过化学工艺加工的,只能成为“蜂蜜制品”,而不是“蜂蜜”。新国标对蜂蜜的感官要求进行了规定。规定称,蜂蜜应具有特有的滋味、气味,无异味,常温呈粘稠流体状,或部分及全部结晶,不得含有蜂蜜肢体、幼虫、蜡屑及正常视力可见杂质(含蜡屑巢蜜除外)。
  新国标还明确指出,100克蜂蜜中至少应含有60克果糖和葡萄糖。桉树蜂蜜、柑橘蜂蜜、紫苜蓿蜂蜜、荔枝蜂蜜和野桂花蜜的蔗糖含量要小于或等于10克/100克,其他蜂蜜则要求小于或等于5克/100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08126561号-15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0/8 13:29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