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标题: 教师依然是课堂主导 不会提问成中国大学生短板 [打印本页]

作者: 兴宁A8    时间: 2012/5/18 16:21
标题: 教师依然是课堂主导 不会提问成中国大学生短板
  报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做了一项调查研究:从包括清华大学等985高校在内的23所本科院校中,收集2万多份调查样本,对中国的985院校和美国研究型大学做了一番比较。调查数据表明,985院校学生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有超过20%的中国大学生选择“从未”,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只有3%;只有10%的中国学生选择“经常提问”或“很经常提问”,而选择这一选项的美国大学生约为63%。
  近日发布的这个调查研究报告认为,在中国的教育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不会提问”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短板。
  为什么同样是大学生,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提问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据说中国“有些同学怕自己的问题愚蠢,不好意思问”,但美国学生又为什么不怕或者不觉得自己的问题愚蠢?
  这显然无涉作为个体的人,而与教育和社会有关。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更多地要求学生学习背诵,而非质疑提问。从中小学开始,学生的头脑就被作为记忆软件来训练,背得越多,分数越高;分数越高,考取的学校越好;考取的学校越好,获得好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多……这种环环相扣的功利关系逼使学生只顾学习不求甚解,只顾存储不管纠错。同时在我们社会中,只要拥有某种权力,无论是领导还是父母、长辈、校长、老师等,都似乎拥有不可置疑不容挑战的权威。在我们的价值观念中,听话与服从是“好孩子”的重要评判指标。提问如果是求知求解尚可被接受,但如果是质疑,那就不符“好孩子”的特质了。我们还有许多思想观念从面世起就获得了“真理”的尊贵身份。这些“真理”不是由严密的逻辑推导出来的,因而也就不能用逻辑求证,摆明了是不容置疑不许设问的。这样一来,学生还能有多大的提问空间?
  所谓“学问”,是“学”与“问”的组合产物。《易·乾》早就告诉我们:“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只学不问,永远都是前人的追随者,旧知的复印机;永远只能“长江后浪随前浪,前浪都是好榜样”。
  没有提问的兴趣,没有质疑的精神,恰恰反映了教育的弊病和社会的僵化。因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不会提问”的短板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去寻查这一短板的制造者。
  何 龙




欢迎光临 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http://xn.xna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