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网 发表于 2011/1/5 10:11

气候问题最终还是发展问题

  [高端视界]:“气候问题最终还是发展问题”

  ——专访墨西哥坎昆气候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

  2010年12月11日,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闭幕。闭幕前夕,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驻地接受了中国外文局坎昆气候会议报道组和墨西哥国家通讯社等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从解振华的回答里,人们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此次会议上所作出的努力。

  中国是墨西哥坎昆气候会议的焦点之一,毫无疑问,身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解振华其言行亦备受各方关注。就墨西哥政府为坎昆会议所做的组织协调工作、《京都议定书》的延续、快速启动资金、透明度等问题,解振华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中国积极推动会议进展

  "中国代表团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实现双赢多赢的工作。我们通过双边的磋商、会谈,反复给各方做工作,增信释疑,消除误会。比如,在技术转让问题上,有的国家提出一些意见,我就去找相关国家的部长谈,最后达成了解决问题的一致意见。"解振华认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各国政府必须负起责任来推动整个气候谈判进程,中国在推动会议进程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主动跟各国接触,目的就是希望尽早地能有个结果。因为气候变化的问题拖的时间越长,发展中国家受害越大,我们不愿让发展中国家再这样继续下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做了很多小岛屿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工作。"他说。

  坎昆会议期间,基础四国(中国、南非、印度、巴西)的部长每天要开不少于一次的碰头会。解振华说:"白天已经碰了四次头,夜里还会有一次。通过基础四国机制,我们商量好了再分头去做工作。坎昆气候会议还成立了五个领域的协调员,我们会去找协调员,就各自领域争议性最大的问题,主动反映我们的诉求"。仅共同愿景的问题,解振华说就已经同瑞典和格林纳达的部长谈了两次。

  解振华强调,中国代表团这次在坎昆完全是公开透明的,天天都会有吹风会、发布会。所有要求采访的中外媒体,只要有时间,中国代表团都会作出安排。就在接受我们的采访之前,解振华还专门会见了中外NGO代表,用一个多小时回答了他们的提问。

  中国的态度是灵活的

  解振华跟墨西哥的部长是老朋友,"我知道他2010年这一年,出国旅行了18次,跑了30多个国家,为了这次会议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和团结工作。"

  解振华认为坎昆会议的筹备和组织中,始终坚持了公开、透明、包容性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在这一点上,坎昆会议吸取了哥本哈根会议的教训,做得非常好。

  解振华认为坎昆气候会议要在《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和哥本哈根政治共识的基础之上向前进。首先是方向不能变,第二还应该有所前进。如果失败的话,国际社会就会对多边的机制产生怀疑,各国政府也无法向全世界人民交代。这需要各国代表团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作出妥协。"但是《京都议定书》和承诺期,这两点必须要坚持,这是基本原则。原则确定下来之后,具体的问题各方可以相互作出一些妥协。这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要相互结合。在这一点上,除个别国家外,其他国家的态度都是非常明确的。"

  针对各国代表团尤为关注的透明度问题,解振华说:"对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资金、技术问题和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自主减排的行动,要通过MRV和ICA表现其透明度。中国愿意增加减排的透明度,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MRV,即碳减排行动需做到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ICA,即国际磋商与分析。解振华强调,发达国家减缓、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情况要接受MRV,发展中国家接受国际资金支持的行动也要接受MRV。中国希望对ICA的目标、原则和细则做出相应的规定。ICA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尊重主权、非侵入性、非惩罚性、促进性,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之上的。只要按照这样的原则,透明度以及ICA的问题,中国都可以采取灵活的态度。"在透明度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透明度是共同的,但实施是不同的,一个适用MRV,一个适用ICA。"

  绿色增长是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于资金问题,解振华认为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快速启动资金,所谓"快"就是应该立即兑现快速启动资金的300亿。"启动"是指发达国家开始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在快速启动资金之后,应该马上把2020年之前的长期融资机制建立起来。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指导下,负责长期融资的小组已经成立,小组提出了一些长期融资的建议。"希望长期融资的机制尽快建立起来,这样资金的问题就有保证了。"

  快速启动的300亿和长期融资机制,解振华说这两个渠道的资金都是多边基金,都应该在缔约方会议的指导之下开展工作,也应该建立合适的机制来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和公平。坎昆气候会议也在讨论是否可以用市场的办法来合理使用资金,因为只要有政府公共资金为主导和基础,就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减排问题,但气候问题最终反映出来的还是发展问题。解振华说:"现在的气候问题实际上是历史上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可持续性的发展造成的,是历史上累积的二氧化碳造成的,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非常清楚。因此,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应该充分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的原则。"

  《公约》要求发达国家要承担和负起历史的责任,要担负起大幅度率先减排的义务,并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而发展中国家现在的优先任务是要发展经济,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而同时还要担负起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提高适应能力和减缓温室气体增长的多重任务。

  解振华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源消费的总量肯定会有所增长,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工业化工程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增长,这也是《公约》的基本精神。因此,按照《公约》的要求,发达国家要率先大幅度减排,发展中国家要在得到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在国内采取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本着这样的原则和精神,才出现了《京都议定书》,才出现了第一承诺期、第二承诺期。

  气候变化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没有得到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中国实际上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减缓行动。在解振华看来,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也应该按照《公约》的要求履行义务。

  解振华说:"中国的排放总量是最多的,但中国的人口也最多。如果按照人均排放量来说,中国已经排在七八十位以后了。"中国现在的人均GDP是约为3700美元,发展到这个阶段,中国已经在国内采取了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措施,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各个方面都在采取减缓的行动。"我们要在确保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缓温室气体的增长,不再重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工程中所犯过的错误。"

  中国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为了应对来自别人的压力,而是为了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把气候变化既看作是一次挑战,也看作是一次经济转型、促进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机遇,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成为一种绿色增长。"(唐书彪 杜璐 王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气候问题最终还是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