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网 发表于 2011/7/18 13:48

宝宝啼哭时该如何处理

<P>&nbsp;&nbsp;&nbsp;&nbsp;宝宝“无缘无故”地啼哭,给喂奶,不吃,抱起来,还是哭,哭得年青的父母好心烦,那么宝宝啼哭时该怎么办?其实婴儿啼哭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多为生理性。少数情况下也是疾病的信号。</P>
<P>&nbsp;&nbsp;&nbsp; 啼哭是婴儿时期的一种本能反应,婴幼儿缺乏语言表现能力,啼哭就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是婴幼儿对来自体内或体外的不良刺激引起的一种表现。大多数啼哭为非疾病因素引起,只有少数才是由疾病所致。我们可以的婴儿啼哭分为生理性啼哭和病理性啼哭,生理性啼哭:其实是一种日常生活现象,主要原因包括:饥饿、口渴、冷热不当、尿布潮湿、衣服过紧、被褥过重、体位不当、睡眠不足、饮食改变(如断奶)、喂奶不当致咽气过多、蚊虫叮咬、锐物刺痛、大便前肠蠕动加剧、养成爱抱或昼眠夜哭的不良习惯。病理性啼哭:任何疾病凡能引起小儿不适或疼痛者都可引起啼哭,其中以腹痛,口腔痛、头痛最为常见。引起疼痛和不适的常见疾病有:婴儿肠痉挛、急腹症、肠寄生虫病、肠套叠、嵌顿疝、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塞、中耳炎、颅内疾患、皮肤外伤等。</P>
<P>&nbsp;&nbsp;&nbsp; 一般而言,饮食正常,一般情况良好者大多为生理性啼哭,若伴有明显烦躁者,可能为病理性啼哭。啼哭的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寻找啼哭原因的重要线索,应细心查找:啼哭的响度不大,持续时间不长,满足要求后或除去非病理性因素后,啼哭停止者多为生理性啼哭;长时间啼哭者且性质异常者多为病理性啼哭;突然剧烈啼哭,且挣扎不安者应特别注意婴儿肠痉挛、肠套叠、嵌顿疝和锐物刺入等;出现高调尖叫者或哭声发直者则提示颅内疾病,如脑膜炎、脑炎、颅内出血;哭声嘶哑者提示喉炎、喉头水肿;进食或哺乳时啼哭者应注意口腔炎或鼻塞以及吸乳时上唇或母亲乳房阻塞婴儿鼻孔,先天性心脏病或肺炎时因缺氧不能用力吸乳,也可啼哭;夜间哭闹者应注意饥饿及昼眠夜哭不良习惯,衣被不当、过冷过热、活动性佝偻病及肠寄生虫也可造成婴儿夜啼;排便时啼哭者应注意肠炎;婴儿身体某部有炎症或外伤时常见因体位改变或触及病变部位面哭闹;啼哭时抓扯耳廓堤示中耳炎、外耳道疖;啼哭伴发热、流涕、咳嗽者多系上呼吸道感染;突然阵发性剧烈啼哭伴呕吐血便者应注意肠套叠和肠梗阻;啼哭伴多汗、枕秃、易惊者应注意佝偻病和营养不良;睡时啼哭抱起后则不哭多为爱抱的不良习惯;下面谈谈婴幼儿最常见的几种原因。</P>
<P>&nbsp;&nbsp;&nbsp; 饥饿性啼哭:正常婴幼儿饥饿时均会啼哭,哭声宏亮,抱起婴儿时头转向母体一侧,作吸吮动作,喂食后即止。如哺乳时仍哭,应注意是否母亲奶头过大,过小或过短,致吸吮困难;或因母乳分泌过多或过少,致不能及时咽下或咽下奶量过少。喂养不当,如牛乳或奶粉稀释过淡,晚间限制食量,机械教条的定时定量,或因母乳不足等使婴儿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因而反复哭闹、频繁觅食、吸吮手指和接触婴儿面部的衣物等物品,持续时间长者可出现消瘦等营养不良症状,改善喂养、江足婴儿营养需要后,哭闹即停止,人工喂养儿在更换奶瓶,胶奶头的孔过大、过小,或食物过稠、口渴等,也可引起啼哭。</P>
<P>&nbsp;&nbsp;&nbsp; 婴儿肠痉挛(婴幼儿阵发性腹痛):婴儿肠痉挛是造成婴儿突然啼哭的常见原因之一,是一种功能性疾病,见于婴儿生后1~3月。起病多在生后1~2周,是肠平滑肌阵发性强烈收缩所致的腹痛,其病因可能与更换食物或添加食物、饮食过量、进食糖类过多、肠内积气、过敏因素有关,呼吸道感染常为诱发因素。昼夜均可突然发生,表现为不规则、阵发性反复哭闹,疼痛剧烈者手足伸蹬、翻滚、出汗、面色苍白、拒压腹部,但腹肌张力不高,发作时肠鸣音亢进,取俯卧位时或直肠排气后获得一定缓解,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疼痛停止后转为安静入睡,婴儿一般情况好,腹部柔软,无固定压痛和包块,亦无发热、呕吐和腹泻等表现。肠痉挛发作时可以热敷患儿腹部,脐部搽清凉油,口服颠茄合剂等解痉药。</P>
<P>&nbsp;&nbsp;&nbsp; 肠道寄生虫:学爬以后的婴幼儿,特别是生活在农村更易发生。常见的有蛔虫、鞭虫、蛲虫症,偶见于钩虫症。蛔虫所致腹痛啼哭时体态不定,绞痛者辗转不宁,常反复发作,肠鸣音增强,腹软喜按。蛲虫所致则以夜间肛门痒致哭者居多,哭时可在肛门及其周围发现蛲虫。驱虫后不再啼哭。</P>
<P>&nbsp;&nbsp;&nbsp; 婴儿因护理不当所致的尿布疹也是婴儿哭闹的常见原因,应注意护理和治疗。</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宝啼哭时该如何处理